在高考改革大幕開啟的背景下,各地重點高校通過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實施農村學生專項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門學子”傾斜,成效明顯且獲得各界好評。同時,一些地方出現政策執行“走樣”的苗頭,也值得警惕。海南一貧困縣老師稱,現在越來越多的縣城領導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讀書,而是送往貧困縣高中就讀,與農村孩子爭奪政策照顧機會。(9月15日《京華時報》)
  教育學者楊東平201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農村學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與專科院校,而在重點高校,中產家庭、官員、公務員子女是城鄉無業、失業人員子女的17倍,由此引發“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不是寒門子弟不聰明、不努力,而是由於地區、城鄉基礎教育資源不均衡,使得這些窮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為此,國家自2012年起啟動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以求彌補寒門子弟在高考競爭中的“先天不足”。
  這項旨在公平的高招扶貧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用新聞中的話說,部分重點高校在農村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名額被基層“官二代”侵占了。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官員親屬吃低保、開著寶馬住經適房等令人憤怒的現象。但在對基層官員及“官二代”作出道德評判之前,有必要檢視一下高招扶貧政策的具體操作方式。據教育界人士介紹,現有的農村學生招生傾斜政策,是高校將招生名額分配給各省,相應貧困縣報考學生彙總後根據考分高低進行錄取,不少重點高校在定向招生中並未限定農村戶籍要求。換言之,只要是貧困縣考生,都在政策照顧範圍之內。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之下,說“官二代”擠占了原本屬於農村貧困孩子的政策照顧機會,就要打上一個問號。如果本來就是貧困縣的官員,他們是送孩子到省城讀高中,還是讓孩子在本縣讀高中,是他們個人的自由。現在,制度惠及的是所有貧困縣考生,他們的孩子當然也屬於此列,只要是與同縣考生在高考中公平競爭考上重點大學的定向生,就不存在“鳩占雀巢”的問題。如果說這些“官二代”占了政策的便宜,也是合法地占便宜。
  “官二代”也可以參與角逐重點高校的扶貧定向招生名額,顯然違背了高招扶貧政策的初衷。但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制度問題。俗話說窮廟也有富方丈,哪怕再貧困的貧困縣,也有不貧困的學生,豈止是“官二代”,還有“富二代”,這些孩子同樣可以依托家庭背景享受到相對較好的教育資源。因此,將高招扶貧政策的受惠對象圈定在“貧困縣考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高招扶貧政策要真正惠及“寒門學子”,必須對具體操作方式作精密的制度設計,比如將定向招生對象限定在貧困縣的農村戶籍學生。但這還不夠——誠如某教師所言,“一些官員利用影響力將子女改回農村戶口並非難事”。再者,在戶籍改革大潮中,不少地方統一了城鄉戶口,不再有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之分,以是否為農村戶口來認定政策照顧對象未必行得通。所以,更加精準的“定向”應是考察學生的家庭人均收入狀況。此外,高校應公示定向生的錄取信息,以便接受社會監督。
  為促進高考及高招公平,我國現階段針對基礎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區設計了一些照顧性政策,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但凡有“優惠”的地方,就會有人聞風而來,要麼合法地鑽制度漏洞,要麼弄虛作假圖謀非法利益。因此,從長遠看,還是要立足於均衡教育資源,讓所有考生有一條公平的起跑線。在這個目標達成之前,所有照顧性政策都應有精密的制度設計,減少被權貴階層鑽空子的可能。
  文/儺送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高招扶貧需要精密的制度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b60rbay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